10月11日至12日,CCF中国计算法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在重庆举行。本次会议以“以算为钥 智启司法:计算法学赋能司法现代化探索”为主题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主办,CCF计算法学分会和西南政法大学共同承办。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位司法实务部门、高等院校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参会,共同探讨计算法学推动司法现代化的路径与前景。我院教师杨应武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     
   
    
   
 12日上午,CCF中国计算法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正式开幕。开幕式由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王晓阳教授主持,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洪流、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蒋浩、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文俊浩、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、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等领导和嘉宾发表致辞。大会成立了法律科技研究院,还发起了《以数为钥 智启司法:数字法院建设的全球探索与中国方案》主创团队与优秀案例征集活动。
 12日下午,来自全国各地的司法实务部门、高等院校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、实务工作者在“数字法院建设经验交流与分享”“计算法学的学科建设与课程设计”“计算法学的研究方法与司法应用”三个分论坛,围绕智能司法应用、法律科技前沿、学科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为推动司法现代化提供了多元思路与解决方案。
 
 我院教师杨应武在“数字法院建设经验交流与分享”分论坛做《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检察:价值意蕴、伦理风险及应对策略》的主题发言。提出数字检察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三方面:违法犯罪形态日趋信息化、数据化;检察监督行为的数字化、网络化;以及检察司法理念与制度规则的数字化适应。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数字检察工作新格局的同时,也伴随强烈地伦理秩序挑战与冲击。风险涵盖技术层面的算法偏差与决策风险、司法层面的主体性削弱与信任危机、法律层面的信息安全与责任归属难题。应当构建技术、伦理与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规制体系:包括强化技术控制,筑牢人工智能根基;厘定伦理边界,确保科技以人为本;完善法律框架,实现有序规范应用,让科技真正为司法赋能。
 我院将不断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,推动法学专业面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,促进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。